close

 

《父後七日》是蘋果最近看過最有趣幽默的國片,蘋果曾親身經歷過外公的傳統道教喪禮,電影裡的諸多劇情都頗有感觸,電影裡那位道士阿義讓劇場出身的演員吳朋奉演來絲絲入扣,蘋果還深刻記得外公喪禮那位道士居然是騎著藍色重型機車來到喪禮會場,當他從重機側皮袋拿下道服與帽子穿上,蘋果才知道他是來作法事的師公而不是來捻香的客人,看了父後七日後蘋果彷彿又記起外公喪禮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笑中帶淚的國片,DVD已經上市,大家可以去租來看看,劇情保證到最高點啦!

thumb1.jpg

 

 

譯  名 父後七日
片  名 7 Days in Heaven
年  代 2010
國  家 臺灣
類  別 親情 / 劇情
語  言 普通話
片  長 91mins
導  演 劉梓潔 Zi-Jie Liu
      王育麟
Yulin Wang
主  演 太保 Po Tai 父親林國源
      吳朋奉
Pengfeng Wu – 道士阿義
      王莉雯
Liwen Wang – 女兒阿梅
      陳家祥
Jiaxiang Chen – 兒子大志
      張詩盈
Shiying Zhang – 阿琴

      陳泰樺外甥小莊


簡  介 

劇情:


  本片描述女主角在父親過世的七天內,回到臺灣中部農村,重新面對鄉里人情的質樸率真與迷信愚昧,並飽嘗臺灣傳統葬儀的庸俗繁瑣。在緊湊密集的宗教儀式裏,對父親的回憶與思念,只能在非常難得的瞬間出現。


  葬禮結束,女主角將喪父的傷逝打包封存,回到光鮮俐落的城市,卻偶然在香港機場吸煙室裏,對父親的思念排山倒海而來。煙霧彌漫中,爸爸彷佛出現,坐在她身邊,父女兩人一同抽煙。而爸爸彷佛就是來告訴她,收拾好你的情緒,向前走吧!


幕後製作:


 
 讀劉梓潔獲散文組文學首獎的《父後七日》,在肅穆中的荒謬裏,你很難忍得住眼淚,但她與王育麟合導,將文字變成影像的處女作,則成了同時忍哭又忍笑的溫馨頭七手記。跑臺北跑香港的女兒,回來送父最後一程,指定動作有它的風土道理,繁文縟節處處現原鄉生命觀。太保在《運轉手之戀》首被認同是草根的台北好爸爸,我們翁子光還原他的本地流氓父性,然而明媚時光一閃再閃,劉梓潔又把他帶到彰化,化身她心中慈父,代寄上無傷無痕的轉生祝禱。

  由王育麟、劉梓潔執導的《父後七日》是根據作家劉梓潔的同名散文改編而成,全片除了以幽默的口吻嘲諷繁複儀式的矛盾,同時也探討了儀式解放感情的能力。情感的著墨與敍事方式深刻而洗練,除了勇奪了今年臺北電影節的最佳編劇與最佳女配角獎,在上映前夕更是佳評如潮。


黑色幽默的基調:


    劉梓潔與王育麟的結識是源於公共電視的百萬原創劇本比賽。2005年劉梓潔與九降風編劇蔡宗翰,合著劇本參加這個比賽獲得入圍,許多業界導演便開始注意到這兩個還在念研究所就拼命寫的年輕人。王育麟當時就知悉劉梓潔會寫劇本,2006年見她散文得獎,2007年便問她要不要把散文改編成劇本,待她劇本編好又力邀她一起當導演,就這樣開始了拍攝《父後七日》的奇幻旅程。

  王育麟表示,《父後七日》拍攝的是和劉梓潔有關的青春故事,所有的事
情都跟她密切地連在一起,他覺得一定要把她拖下水,才能很安心地讓這片子成立,因而決定到劉梓潔家附近去拍攝。兩個人合作的過程默契不錯,又恰巧彼此 對文學與電影的愛好、品味都很接近,溝通順暢。兩人都喜歡柯恩兄弟、昆汀塔倫提諾,還有推理小說家卜洛克式的幽默,甚至還在《父後七日》裏,偷渡了一些兩人的喜好。當然,在創作過程中他們也難免爭執,但都會堅持一下,把事情弄清楚,那些不愉快自然也都在影片拍完時全都忘記了。

關於原著和劇本:


 
 劉梓潔提到,雖然是散文改編,她卻很排斥在文字上呢呢喃喃,她認為一旦要把散文改編成電影劇本,就是為了電影而創作,不再是為原本的散文,也不在乎被問到哪些是真是假,於是在《父後七日》電影中,她嘗試著加入原本散文沒有的人物,並且改編一些散文中角色的設定,讓故事發展更為有趣。譬如現實中,劉梓潔的哥哥是建築師,但她說:若設定兄妹兩人都是從都市回到鄉下那就沒衝突感,所以將哥哥設定留在鄉下擺地攤;另外,因為不能有兩個女主角,所以把妹妹的戲也刪了。她打趣地說,妹妹還因此感到不平衡,叫她得再寫一篇其實我還是有個妹妹

  劉梓潔表示寫作是很個人的事情,要面對自己
把它寫出來。在經歷記者的工作後,已經訓練了她養成在工作時很上道,工作需要什麼就給什麼。她會分得很清楚散文是自己的創作,但劇本是另一種。而做文案時,則是更徹底,要寫到能把商品賣出去;至於劇本,她則認為一定要讓觀眾覺得好看、好笑、好哭。

導演談創作態度:


 
 王育麟則是個一派隨性、自在的創作者,他認為創作面臨混亂、焦慮時急不來,有時過了兩三天,自然會給你答案,沒辦法像個數學題目硬去把它推理出來,他說,電影的每一次拍攝都會牽涉很多人,這也是個考量。他笑稱,一開始拍片時會畫很多分鏡,但那些東西到了現場,卻都被打破,後來就知道不要多折騰。他的創作方式比較像是將平日的經驗,再經驗的過程,好比這次《父後七日》的配樂”To Sir With Love”,就是他以前聽過的,他認為有些音樂本身就很具重量及意義,若把這些音樂恰當地與一些經驗放在一起,便能夠產生化學作用。王育麟說,”To Sir With Love”有一些五年級的記憶,連1980出生的劉梓潔也對這首歌有一些印象。這首歌的歌詞是在說主角跟老師的關係,老師從小時候教她用蠟筆畫畫,到她長大的時候則教她用口紅,在這整個過程不知道該如何感謝老師的意思。王育麟說,本來也有想要用別首歌曲的考慮,但有一天他跟劉梓潔在前往深坑的路上,劉梓潔車上剛好放了一首老歌就是”To Sir With Love”,因而電影中女主角的爸爸教她騎摩拖車的橋段,也就這樣設計了出來;雖然光是買詞曲創作的版權費就花了五千美金,但他認為,有些配樂,一開始認定了是它,之後再怎麼置換都無法到位了。

花絮:


    導演劉梓潔唯一一次在拍片的時候情緒失控淚流不已。那是場女主角在電影中騎摩托車背著父親遺照的戲,雖然是劉梓潔虛構出來的,但透過演員的表演、攝影師手持的鏡頭,她感到爸爸活了過來,反過來被自己虛構出來的橋段給打動到淚流不已。

得獎紀錄:

●臺北電影節之最佳編劇與最佳女配角獎

●第46屆金馬獎之最佳改編劇本獎與最佳男配角獎

劇  照 

 道士阿義當師公是副業,正職是詩人

%E5%9C%96%E7%89%87+3.jpg

 

女兒阿梅回憶起高中時代與父親的點點滴滴~生日當天竟然是吃粽子慶生

_2010_05_07_1.36.09_PM.jpg

 

兒子大志正在處理金紙的灰燼,表弟小莊用V8紀錄喪禮的點點滴滴

當小莊問起大志對於父親的去世有何感觸,堅強的大志頓時哽咽了

螢幕快照 2010-05-07 11.30.48 AM.jpg

 

孝女白琴哭爸哭母有哭聲但絕不會哭花妝~因為她是專業的

螢幕快照 2010-05-07 11.58.14 AM.jpg

 

喪禮過後阿梅找到琉璃博物館的新工作,展示的佛教琉璃作品讓她哽咽

螢幕快照 2010-05-07 11.17.28 AM.jpg

 

 

 

以上資料圖片來自VeryC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焦糖蘋果 的頭像
    焦糖蘋果

    *~焦糖蘋果の娛樂札記 ~*

    焦糖蘋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